种草软文诱导消费者,最终是把人带进坑里,使得消费者利益受损。这不仅缺德,而且有违法之嫌 12月23日,央视《朝闻天下》点名批评小红书等电商平台上有刷评论、刷点赞等违规行为,并因此孕育而生了一系列的黑色产业链。报道直指“软文太多了”“对消费者有诱导”。 小红书反应很快,小红书表示:一直严厉打击黑产刷量行为,2019年已处理涉及黑产账号1881万,作弊笔记439万篇。 小红书给出了“很多”的数据。这会让公众进而形成一种错觉:小红书用力很猛,黑产账号和作弊笔记快被消灭光了。 然而事实不是这样。很显然,这个数据基本上是在央视曝光之前形成的。既然这种情况下央视报道还是认为“软文太多了”,那一定是软文多到难以计数,因此,小红书回应中显示的“战略成果”就十分有限了。 小红书称,作为一个生活方式社区,小红书每天70%的曝光来自普通用户发布的内容,用户之间的信任是社区的立身之本。小红书先后从平台规则、用户监督等多个层面完善内容治理措施。包括根据广告违规词限制,对化妆品、保健品、食品类商品的内容描述展开全面清查;升级技术手段,严惩数据造假、虚假笔记。此外,小红书还于今年推出了“小红书生态官”的举报反馈机制,通过用户对无法明确判定的笔记进行投票,来影响相关笔记的展示结果。 当然不能苛责小红书,因为它确实在纠错,有些举措很有诚意。但把一次危机公关活脱脱整成了企业形象展示会,简直是不花钱打广告,就有点不合时宜。 被央视曝光,这样的“打脸”理应换来认错、致歉。但声称“感谢媒体及社会舆论监督,也希望广大用户如果发现问题内容,及时通过‘一键举报’功能向平台反馈,共同打击网络黑产这颗行业毒瘤,维护清朗的网络社区空间”的小红书,没有表现出几分歉意来。 这也从侧面说明电商平台的种草软文治理何以不力——央视的前述报道也提及,数据黑色产业链的触手已伸向各大互联网平台——当一个平台道歉、纠错的动力不足,自然不太可能对所有的黑产账号和作弊笔记“赶尽杀绝”。要知道,这背后意味着大家都“好”。 一旦软文泛滥,平台由此获得实际的、隐形的利益,就更难反求诸己了,而更容易比下限。 种草软文诱导消费者,最终是把人带进坑里,使得消费者利益受损。这不仅缺德,而且有违法之嫌——参看电子商务法。 斩“草”不尽,和纵容有何区别?所以,平台的自觉是靠不住的。关键时候,监管不妨出来走几步。约谈可以有,惩处也可以有。 |
-
上一篇:软文广告经典案例。
下一篇:“筑店魔方”让商城推广不再是难事
-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