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7日,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《2019年重庆市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》显示(以下统称报告),2019年重庆市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比上年报告数增长6.9%,网购化妆品来源首次超过商场购买来源,占32.7%。重庆药监局提醒公众,购买化妆品要选择百货商场、超市等有合法营业执照的门店或正规电商平台等正规渠道,避免引起化妆品不良反应。 化妆品不良反应多种多样,《报告》显示,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占84.6%,79.1%发生部位在面部,皮肤瘙痒、灼热感、紧绷感最为常见,严重的会出现皮肤红斑、淘小铺丘疹等。 为什么会发生化妆品不良反应?据国家药监局《理性认识化妆品不良反应》介绍,引起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多,一部分消费者使用的化妆品是违法产品、过期产品或者未按照储存条件储存的化妆品;一部分消费者虽然使用的是合法化妆品,但其对所用化妆品中的某种成分过敏,造成了个别消费者使用后出现了过敏等不良反应;还有一部分消费者没有认真阅读化妆品的标签说明,没有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来使用化妆品。 此外,从购买来源来看,网购化妆品来源首次超过商场购买,占32.7%,在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产品来源占比中排列首位。对此,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,购买化妆品要选择百货商场、超市等有合法营业执照的门店或正规电商平台等正规渠道,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和资质证明,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化妆品的注册备案情况。 目前,化妆品网购已成为中国化妆品市场的主要消费模式,据2019年艾媒数据中心资料显示,2014年至2018年,中国化妆品网购市场销售额从1825亿元增长至2619亿元,化妆品网购的渗透率从2014年的53.4%提升至2018年的74.2%。 随着化妆品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,也代表着消费者面临着越来越多的“花式营销”,据资料显示,2019年中国网购用户网购行为主要影响因素有14.9%是网红、明星推荐,13.5%为朋友圈、社交圈推销。 面对市场越来越多的消费陷阱,消费者在网购化妆品时,可先从品牌官网了解产品的具体信息,提高商品鉴别能力,甄别营业资格信息,尽量避免从无售后保障的网购平台、无资质的网店或其他私人渠道购买化妆品。若发生疑似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皮肤症状,应立即停止使用该化妆品,并携带使用过的化妆品及外包装,及时到医院就诊。 免责声明: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,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。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,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,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、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。 凡本网站注明“来源:中国网财经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 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牡丹科技楼A座2层 北京国新汇金股份有限公司 |